疫情以来,宜昌2401名新生儿出生
发布时间:2020-03-03作者:健康教育所信息来源: 三峡日报

孕产妇和儿童是疫情防控的特殊人群

我市在孕产妇和儿童防疫保护方面

做了哪些工作?

采取了哪些举措?

 

 

记者3月2日专题采访获悉,疫情发生后,在市指挥部统一指导下,市卫健委全面摸清孕妇底数。1月底,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孕妇情况摸排和妊娠风险筛查评估,进一步完善了工作预案。因交通管制,1月26日,又对滞留在乡下的3049名孕妇进行了摸排。在此基础上,全面防护这两类群体。

 

对高危孕产妇落实了包保责任制,实行专案管理,发现一例、登记一例、报告一例、管理一例、救治一例。对孕产妇和新生儿就医开辟了绿色通道,市、县妇幼保健院免费接送孕产妇,解决出行交通问题。疫情发生以来,全市共有2366名孕产妇安全分娩2401名新生儿,其中有41对双胞胎

 

2月2日,市卫健委确定了市中心医院江南院区等10家医院为新冠肺炎孕产妇收治定点医院。开辟了新冠肺炎孕产妇和儿童病区,设立了专用产房,并优先保障防疫物资。设立医疗救治专家组,下设妇产科和儿科专家组加强工作指导,确保新冠肺炎孕产妇和儿童病例得到及时有效救治。

 

同时,加强防控知识宣传,利用微信公众号、QQ群、微信群线上授课,开通线上免费专家咨询服务,通过网站、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公布孕产妇心理咨询热线,加强孕产妇和儿童防护知识宣传。

 

据悉,截至3月2日,全市新冠肺炎孕产妇确诊病例2例,均在市中心医院江南院区分娩,经过隔离治疗已治愈出院1例,2个新生儿没有感染新冠肺炎,县市区无新冠肺炎孕产妇。全市新冠肺炎5岁以下儿童确诊6例,其中城区5例、秭归县1例,已康复出院4例

 

医院如何保障母婴安全?

 

 

疫情防控期间,为保障母婴安全,市妇幼保健院抓实抓细防控服务措施,首次被纳入120急救救援体系。

 

副院长张春华3月2日向记者介绍,疫情发生以来,市妇幼保健院制定落实了一系列科学防控服务措施,完善孕产妇及新生儿转运流程和孕产妇发热患者就诊流程,开通了急危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绿色通道。对入院人员进行预检分诊,逐一开展体温监测。加强院感防控,产科住院实行单间制、固定陪护人员、营养餐专人配送,每日对病房走廊消毒。持续抓好疫情期间出生缺陷防控,所有出生缺陷防控检测项目均正常开展,包括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DNA产前筛查等。

 

2月4日起,市妇幼保健院纳入120急救救援体系,接受120统一调度,负责加强对全市孕产妇和新生儿的转运工作,截至3月1日,转运孕产妇和儿童53人次。

 

2月24日上午9时许,市妇幼保健院接到市120急救中心调度,从宜昌东站接一位在火车上破水的外地少数民族孕妇。该院不仅快捷安全完成了医疗救治,确保了母婴安全,也为该患者及家属提供了人文关怀,减免了部分医疗费用。

 

市妇幼保健院还成立了儿科发热诊室,对入院人员进行预检分诊,逐一开展体温监测。严格执行发热病人接诊、筛查、转诊流程,落实发热病人登记报告制度。截至3月1日,共接待发热儿童450人次。

 

宜昌“云医院”开通后,市妇幼保健院10名医生在线回复问诊及健康咨询2060人次。还利用多媒体、微信公众号、参加妇儿中心线上直播等形式,提供孕产妇和儿童健康知识,筑牢母婴健康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