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重磅:香港中文大学于君教授团队证实,不止幽门螺杆菌,这种细菌也会导致胃癌等胃病
发布时间:2024-03-11作者:信息来源:

  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全球第五大常见癌症,也是导致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全球癌症负担数据,2020年全球胃癌新发病例数108.9万,死亡病例数76.8万。而在中国,胃癌尤为严重,中国是全世界胃癌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以20%的人口贡献了近50%的胃癌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是胃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其已被归类为1类致癌物。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可促进胃炎、胃萎缩和肠上皮化生(IM)。在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中,只有1%-3%最终发展为胃癌,这表明还有其他因素参与了胃癌的发生。

  一些新的研究表明,胃黏膜存在着大量非幽门螺杆菌微生物群落,它们的失调也可能在胃癌发生中发挥作用。但与胃癌发生相关的非幽门螺杆菌的驱动细菌还没有得到深入研究和探索。

  2024年1月30日,香港中文大学于君教授和沈祖尧院士团队在 Cell 期刊发表了题为:Streptococcus anginosus promotes gastric inflammation, atrophy, and tumorigenesis in mice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通过对胃癌不同阶段的胃黏膜样本进行宏基因组分析,发现了咽峡炎链球菌是在胃癌中富集的潜在病原体,并进一步证明了咽峡炎链球菌在胃癌发生中的因果关系,揭示了咽峡炎链球菌作为一种非幽门螺杆菌病原体,通过与胃上皮细胞的TMPC-ANXA2-MAPK轴的直接相互作用来促进胃癌发生。

  于君,香港中文大学终身教授,香港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现任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助理院长,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教授,消化疾病研究所主任,消化病学研究实验室主任,消化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为了探究非幽门螺杆菌胃微生物群,研究团队对幽门螺杆菌阴性患者的胃微生物群进行了表征,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IM)到胃癌(GC),发现了在胃癌中富集的5种口腔病原体,其中包括咽峡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anginosus)。这是一种革兰氏阳性、不产孢子、不运动的细菌,主要存在于口腔、鼻咽、胃肠道中,可引起侵袭性化脓性感染。

  咽峡炎链球菌对酸性条件(pH=3-5)具有很强的适应性,这可能有助于其在胃黏膜中的生存,但其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及致病分子机制仍不清楚。

  该研究发现,咽峡炎链球菌作为一种非幽门螺杆菌病原体,在长期感染后,可在常规小鼠和无菌小鼠中迅速诱导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黏膜上皮化生和上皮非典型性增生。咽峡炎链球菌还在致癌物诱导的胃癌小鼠模型和植入胃癌细胞系的小鼠模型中加速了胃癌进展。此外,咽峡炎链球菌破坏了胃屏障功能,促进了细胞增殖,并抑制了细胞凋亡。

  从机制上来说,该研究发现,咽峡炎链球菌表面蛋白TMPC与胃黏膜上皮细胞受体Annexin A2(ANXA2)直接相互作用,这一相互作用介导了咽峡炎链球菌在胃黏膜上的附着和定植,进而介导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敲除ANXA2则能够解除咽峡炎链球菌对MAPK的诱导激活作用。

  总的来说,该研究通过对胃癌不同阶段的胃黏膜样本进行宏基因组分析,发现了咽峡炎链球菌是在胃癌中富集的潜在病原体,并进一步证明了咽峡炎链球菌在胃癌发生中的因果关系,揭示了咽峡炎链球菌作为一种非幽门螺杆菌病原体,通过与胃上皮细胞的TMPC-ANXA2-MAPK轴的直接相互作用来促进胃癌发生。

  (来源:生物世界)

  原文出处:Fu K, Cheung AHK, Wong CC, Liu W, Zhou Y, Wang F, Huang P, Yuan K, Coker OO, Pan Y, Chen D, Lam NM, Gao M, Zhang X, Huang H, To KF, Sung JJY, Yu J. Streptococcus anginosus promotes gastric inflammation, atrophy, and tumorigenesis in mice. Cell. 2024 Jan 22:S0092-8674(24)00006-0. doi: 10.1016/j.cell.2024.01.004.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8295787.

  链接: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8295787/